協助孩子認字,父母不能做的事
作者:柯華葳 出處:天下雜誌
閱讀從識字開始,
熟悉和喜歡字是讀書的第一步,
如何讓看圖不看字的孩子轉移焦點,
作者:柯華葳 出處:天下雜誌
閱讀從識字開始,
熟悉和喜歡字是讀書的第一步,
如何讓看圖不看字的孩子轉移焦點,
幼兒常見問題的行為(1~3歲)
★亂發脾氣
●多數父母都會碰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二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時。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
一般來講,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如果你的孩子愛發脾氣,你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說自己教子無方。每個孩子養成發脾氣習慣的原因是不同的。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僅僅是因為過度疲勞或受了刺激。不管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必須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毫無意義,它不能幫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責任,讓父母改變主意。
置之不理:這是幫助孩子擺脫髮脾氣習慣的最好方法。因為孩子發脾氣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沒有什麼用還是少用為好。
不理睬發脾氣的孩子,需要你能沉住氣。
目前泡芙除了 比較不願開金口講話以外
其他方面都有按平均指標在發展,或是有超前的跡象
年齡 | 粗動作 | 細動作 | 語 言 | 社會性 | 自我照顧 |
(月) | |||||
12~14 | 可以走得很穩且會轉身 | 可疊2塊積木 | 1-3個字彙 | 模仿成人簡單動作,如打人 | 嘗試自己穿鞋但不一定能穿好 |
會倒著走 | 可將瓶中物倒出 | 知道大部分物品名稱 | |||
14~16 | 可側走 | 會打開盒蓋 | 會說一些2個字的名詞 | 散步時會注意路上各種東西 | 用湯匙進食但會灑出 |
往上爬行2階梯 | 會拿筆亂圖 | 遵從簡單指令 | 拿杯子喝水 | ||
16~19 | 扶欄杆上樓3-4階梯 | 模仿畫直線 | 會哼哼唱唱 | 會拒絕別人的命令 | 會嘗試脫鞋 |
扶著可單腳站立 | 認出圓形並放入模型板 | 至少會用10個單字 | 被欺負時會抵抗 | 會表示尿布濕了或大便了 | |
19~21 | 扶欄杆下樓3-4階梯 | 模仿畫圓形線條 | 會說謝謝 | 會安慰其他孩子 | 會轉圓形把手來開門 |
能彎腰撿東西 | 模仿摺紙動作 | 瞭解動詞加名詞的句子 | |||
21~24 | 原地雙腳離地跳躍 | 疊高6個積木 | 會講50個字彙 | 幫忙做一些簡單家事 | 會脫未扣扣子的外套 |
丟球給他會去接球 | 認得電視上常見物 | ||||
發展遲緩係指兒童在認知、生理、語言、溝通、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方面,有一種或數種的發展速度落後或品質上的異常,若發展年齡落後生理年齡20%以上,則有必要進一步做詳細之專業評估 |
堅持度
□小小鬧鐘
【目的】能配合家中的生活作息。
【準備物品】小鬧鐘。
【進行程序】爸媽需要孩子做某件事時,應讓他有個心理緩衝期,例如媽媽晚餐做好後,希望孩子馬上過來吃,但他可能要將圖畫完才肯吃飯。事實上,之前爸媽可以用手指著時鐘,告訴孩子說:「待會兒短針走到7的時候,我們就要準備吃飯囉!」讓孩子心理上有個緩衝期,配合家中的生活常規,才不至於產生親子之間的摩擦。
【注意事項】如果孩子容易忘記爸媽所說的數字,那麼就準備個可以黏貼的「神奇寶貝」貼紙以代替數字,換句話說,爸媽可以告訴孩子,短針走到「神奇寶貝」時,就要準備吃飯了。
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暗示法--多湖輝
本文經新迪文化出版社授權,節錄自多湖輝之著作「引導孩子功課進步的技巧」。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對所做的事都能集中注意力,可以說是非常重要,極端地說,無論是在做功課或學習上,關鍵都在於孩子有沒有集中注意力,不僅如此,這種能力對於孩子踏入社會之後,是從事更有效率或精密度高的工作時,鎖不可或缺的,但是這種能力,並非孩子天生就具有,同時,也不是當你想要就能即刻培養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孩子時代就可以看出孩子是不是能集中注意力去做好一件事情。
但是若和本書的其他章節一樣,只對孩子說:「集中精神!」就能馬上集中精神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因此,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集中注意力的暗示法,可以說是很重要的。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首先說明一般妨礙我們以及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因素:
★ 3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3歲兒童的智力發育很快。就記憶而言,讀書給孩子聽時,只要多讀幾遍。孩子就能完全記住,如果一旦中間說錯了一點點就會給你指出來。唱歌也如此,學得好、記得牢,教幾遍以後就能唱。就這樣,3歲兒不但能記住那些具體的、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而且還能記住那些聽來的、自己說過的抽像的事物。這就是3歲兒在記憶方面的一大特徵。
3歲小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關心,興趣很濃。對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問個沒完。這是由於孩子對這些事物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就努力觀察、學習、詢問和盡力想理解。可以說,智力的發達與否全在於興趣如何。3歲兒時期正是對什麼都有極濃厚的興趣的時期。因此,作為大人應該盡一切力量培養孩子的這種興趣,這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非常重要。
1、認識到脂肪只是飲食中的一部分
父母不要讓孩子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脂肪上,應該將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樣在飲食中增加不同的品種,比如水果、蔬菜、全麥谷物類食品,如果你增加了食物的品種,無形中孩子自然而然會減少脂肪的攝入。
健康的飲食並不僅僅是指你吃什麼,還包括怎樣吃,其中一些態度和行為應該成為每一餐的組成部分。
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
用這篇好文章與你分享~
~~~好教養,看父母就知道~~~ 洪蘭著
一個畢業已經出來開業的學生,教師節來看我,他很不快樂,因為每天門診太沒有挑戰性,一半是過胖兒童,一半是過動兒童。他說:「我跟父母說飲食要規律,不要給他們吃零食,但是父母都不能堅持,孩子一吵,馬上就投降。我告訴他們,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他長大後的選擇,小時後天天吃炸雞、漢堡的人,長大後,當然優先選擇炸雞和漢堡。天天吃,怎麼不胖?小時後不曾加以管教的孩子,長大後當然不聽從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別人眼裡就變成過動。父母都以為順著孩子的意就是好父母,其實是害了孩子的壞父母。」他愈說愈激動,也難怪他,這個迷思的確很嚴重。
瘦寶寶「長肉」計劃
文 / 王春梅 專家 / 孫淑芝 營養師
寶寶飲食正常,可是就是長不胖;寶寶老是挑食,已經越來越瘦了;儘管在怎麼注重寶寶的營養調理,爲什麼我家的寶寶就是比別人瘦呢?
孩子變瘦 暗藏危機
寶寶不會無緣無故的變瘦,因此細心的媽媽應該會發現寶寶變瘦過程中的一些徵兆,不過除了發現之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的解決瘦寶寶的隱藏危機。
怎麽吃都吃不胖
終止孩子的壞脾氣!
採訪/王紹媛
諮詢/台北市公設民營忠孝托兒所所長 洪玉滿
許多家長常煩惱,為什麼我的孩子一不如意時,就大聲吼叫、哭鬧不休,或是摔東西……,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面對孩子不當行為時,父母應先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尋求一個解決方法。
國外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心理學家把一群4歲的孩子集中在一間屋子裏,並告訴他們,有一些漂亮的花,孩子們馬上就可以每人拿一朵。如果誰要是能等他辦完事情回來再要,就可以得到兩朵。結果,等他關上門走後,孩子們的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見門一關,迫不急待地拿了一朵,而有的孩子能抵禦誘惑,一直等著。
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那些用堅韌、頑強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欲望的孩子更穩重可靠,
文/施名玥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
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
摘自國立研究院
前 言
幼兒該學些什麼?部份家長可能認為識字、寫字、算術、電腦、英語、或才藝等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否則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將來在學校的表現不就會落後他人了嗎? 但是,也有許多家長和幼教老師將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列為幼兒應該學習的第一要務,並認為從小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益幼兒的身心健康,更能減少父母親在日常生活教養上的困擾。 本會幼教組鑑於家長在教養自己親愛寶貝時,常會遇到一些較困難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日後將會陸續加入其他議題,歡迎關心幼兒教育的夥伴大家一起來討論。
這是一篇隱藏文章。